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随笔

从前慢……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18年10月23日

  从前慢……

  刘宁

  从前的日色变的慢,车 马 邮件都慢。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从前的锁也好看,钥匙精美有样子,你锁了,人家就懂了。木心先生的诗一读倾心,似乎一下就回到了绿色邮筒,黄包车的年代,青砖黛瓦的胡同、湿漉漉的鹅卵石小路、街边冒着热气的包子铺……

  从前的日色当真变的慢,慢到有功夫在寒冬的傍晚走到窗边,攥起拳头在满是水蒸气的玻璃上按个小脚掌,再绕有兴致地点上五个点,一片窗户上便布满了脚丫;慢到好奇火车有几节,于是听到鸣响便趴在窗边不厌其烦地数起来;慢到待在父母身边,像个自由懒散的客人,在周末的早上感受窗帘的罅隙里透过的阳光,跳跃,闪躲,欢笑。

  那个时候,夏日里的薄荷长的旺,阳台的花盆里装不下,便要散的很大,拿来泡茶,止痒、涂在太阳穴上醒脑,便有了夏天的特殊味道。于是,不知从哪一年开始,一盆薄荷送来时,便是要到夏天了。一如夏日里的薄荷,电视机上多了几盆娇嫩欲滴,黄艳明丽的水仙时,便是离年又近了。孩子爱过年,兴高采烈的期盼,上了年纪的人就要说,不喜过年,过了一年,又要老一岁了;那个时候抬着头听老人们讲话,不爱听便一溜烟跑掉了,如今却要隔着电话、低着头听。

  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,故乡的直径和体积都太小了,只能容纳小小的身躯和浅浅的思想,离开故乡的年轻人,思想和忧虑都变的沉重,他们看得清故乡的温情,也看得透日渐衰败的街道和停滞不前的思想。欲望和理想,将我们拉扯到很远的地方,但藏在内心深处的食物、乡音、街道又无数次的将他们拉回,中国人擅长用食物缩短与故乡的距离,汪曾祺书中提到的京味豆汁儿,高邮双黄咸鸭蛋,嫩香椿头拌豆腐……可谓字字有味道,而不同的味道,通过舌尖触动每个人的内心,这味道,常常一箸入口,三春不忘!而对食物的念念不忘,其实是对包裹在食物中人情味的依恋,对受到宠爱的童年的怀念。

  回到故乡时,常常因为时间断层的关系,有种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的恍惚,就像《城南旧事》中的英子在童年时说:我分不清海和天,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,运煤的骆驼队、胡同口的水井轱辘、裹小脚的宋妈、蹲在草丛中的秃头厚嘴唇男人……以孩子的视角和思维,向读者叙述,而我们却以成年的视角看透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深意:对英子特别关爱的宋妈,她乡下丈夫卖了她的孩子,厚嘴唇男人其实是个逃亡的贼,这些英子在长大之后才明白的事情,我想,每个人的脑海里,都会隐约浮现出一些人和一些事,暂且让他们以最深情的模样安居在记忆中……

  如此,便是走到人生的哪个阶段便去享受哪个阶段,就像白岩松所言: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,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,完成那一个阶段该完成的职责,顺生而行,不沉迷于过去,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,生命这样就好,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,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: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,并相信未来。正如影片《无问西东》中所讲:只问自由,只问盛放,只问深情,只问初心,只问敢勇,无问西东。

  做好手里的工作,在不慌不忙里感受小而真诚的美好,做有意义的事,过有意思的生活。

关闭

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

版权所有:宁阳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